汝窯
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大概除了定窯有較為完整的窯址認定和較為明確的器物斷代之外,其餘四者,或在窯址的探尋確認,或在物件的斷代考據上,仍需要持續的在文物考古和學術研究上發現和釐清。
到目前為止,五大名窯中公認最稀有的,應屬汝窯官瓷;在全世界博物館、基金會和收藏家手中,傳世者估計不超過70件;加上汝窯官瓷的燒造年份極短,工藝技術特殊,在量稀質精的條件下,終能成為中國歷代瓷器領域中的魁首。
量稀質精.歷代瓷器魁首
在過去,尚未發現汝窯窯址的蛛絲馬跡時,對汝窯只能從字義上臆測,認為或應與宋代汝州轄內的「臨汝窯」有關,但從臨汝窯址出土物件中,卻只發現耀州窯系的青瓷和鈞窯系的混濁釉產品,而遍尋不見古籍中所記載具有汝窯特徵的物件;直到一九八六年底,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舊稱青龍寺)發現了汝瓷官窯窯址,才初步解開了汝瓷的謎團,成為近二○年來中國瓷器考古挖掘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史上最早出現有關「汝窯」的記錄,是北宋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徐競《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文,文中敘述了當時高麗仿燒北宋瓷器的記載「……其餘則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文中提及的「汝州新窯器」 ,依年代及產地產品推論,專家學者多認為就是汝州地區所產耀州青瓷之後,所出現的汝窯天青釉瓷器,此說法已獲學術界確認;至於汝窯官瓷的燒造年代,則尚無確切的紀年資料發現,有賴今年六月十三日清涼寺窯址正式開挖後得到進一步的證據;不過,按現有文獻及物件推論,當在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初,精細點說,則認為是在北宋哲宗元祐到徽宗崇寧年間,約二十年。1086—1106年
汝窯官瓷質精量少的程度,南宋即有「近尤難得」之說,南宋周密《武林舊事》所敘說:「紹興廿一年(一一五一)十月,高幸清河郡王第,供進御宴,……張俊進奉汝窯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香球一、盞四隻、盂子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共十六件汝窯器,而且是此次進奉唯一的瓷器種類,再一次證明汝窯的珍貴;而根據文中所載,器形中只有瓶、洗、盞、盂、香爐等傳世,其他形制只能從高麗青瓷中的仿汝窯器窺得梗概了。
皇室御用‧常民難得一見前,傳世汝窯的造形,如果不算台北故宮存疑的「三犧」尊,則尊形器就只有一件《奉華尊》 ,現藏於台北故官;另外,瓶形器有六件,水仙盆有五件,其他則包括三足樽、碟、盤、洗、碗等,還有一件「盞托」 ,現為英國大衛德基金會所藏。
至於汝窯瓷的器底銘款,大致可分為四類,皆為燒成後以「刻玉」方式銘刻。
第一類為刻有「蔡」字款,是宋徵宗賜予蔡京、蔡絛父子的御用器,蔡京位極人臣,蔡絛貴為駙馬,徽宗曾七至其家,所賜珍寶無數,一般相信,蔡家應有12件1組的汝窯器、第二類刻款為「奉華」二字,奉華是南宋臨安殿名,為德壽官配殿,是高宗寵妃劉氏居處,應為高宗所賜的御用器,刻「奉華」款的傳世品有三件。第三類為北京故官所藏的一件撇口盤,底部刻「有壽成殿皇后閣」款,為當時宮廷陳設用瓷。第四類為清朝乾隆時銘刻上的「御製詩」款。
在紋飾方面,汝窯官瓷一般都是素身無紋的,但也有少數帶刻劃花紋裝飾,目前所知傳世的有兩件,其中一件是英國大衛德 基金會所藏的《天青劃花雙魚紋洗》。在釉藥方面,從成份分析,屬耀州青瓷釉和鈞窯釉的混合物,同時也帶有瑪瑙成份,才會燒造出獨特而具透明質感的天青釉色;這點,南宋周輝《清波雜誌》記載「汝窯官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可資佐證。
汝窯官瓷釉色的呈現,是淡天青色和天青色,青中帶藍,藍中帶青,彷彿「雨過天青」的感覺,也由於配釉方法獨特,施釉不厚,且內部結構緻密,釉液在燒成過程中不易流動,呈色均勻,即使在器物邊沿也是如此;同時也因為以瑪瑙入釉器物所呈現的光澤具有玉石感。
汝瓷釉面.氣泡寥若晨星
從釉內氣泡觀察,用高倍數放大鏡即可發現,汝瓷釉面氣泡寥若晨星,甚至看不到;而且汝瓷胎色灰而偏白,俗稱「香灰色胎」 ,細潔程度超過之前所有青瓷的胎質。從胎和釉結合部分迎光觀察,還可發現微現粉紅色,這是由於香灰胎和釉色在高溫下起化學反應後,所呈現出的中間色澤,十分奇特。
汝窯官瓷的釉面,多數開有紋片,不開片或開冰裂紋的十分稀少,屬冰裂紋的有十餘件,不開片的,目前只有台北故宮所藏的一件橢圓型水仙盆,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就提到汝窯官瓷「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
傳世的汝窯器,均以支釘滿釉燒成,一般盤、瓶、碗和稍大的洗,都有五個支釘痕,水仙盆用六個支釘,小圓洗和碟則只用三個支釘;從出土的窯具觀察,支釘是在泥圈上,用手在土坯尚未乾時,捻起來的扁尖錐體,支釘痕小如芝麻,卻能使器物不變形,這在中國瓷器支燒技術上是極為進步,堪稱空前的,高濂在《遵生八牋》中即有提到汝窯器「底有芝麻細小掙釘」之語。
精工細作.修坯技術高超
此外,汝窯瓷器的胎皆薄,盤、碗、洗等器形的口與底幾乎等厚,這是與宋代其他瓷器不同之處;而且汝瓷底足多向外捲,特別是盤、碗、洗等圓器的圈足,這應是受浙江越窯的啟發,是其他瓷器較少見的。還有,從汝瓷薄胎的特色來看,坯子修得越薄難度就越大。足見汝窯工匠的修坯技術已十分高超,也因此才能使每件汝瓷都是精工細作,當然,這也是汝瓷質精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汝窯官瓷在工藝技術上的細膩精到,對中國瓷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提領作用,根據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認為「開片」及「包釉支燒」是最重要的影響。他認為釉面開裂紋片原是瓷器燒造過程中的一種缺陷現象,但北宋汝窯卻能將這種效果變成有意識的裝飾,也因此,影響了以後的北宋官窯、南宋修內司窯、郊壇下官窯、哥窯和明、清兩代碎瓷的紋片裝飾。
「包釉支燒」方面,汝窯開創細如芝麻的支釘支燒工藝,使得北宋官窯、南宋官窯、金代鈞窯中的天然釉器,及哥窯和高麗青瓷中十二世紀初的部分精品,都受到了這種細小支燒工藝的影響。
汝窯官瓷從一九八六年發現清涼寺窯址後,帶給瓷器界極大的振奮,對於尚未完善的汝窯各項求證的考據,大家都希望能藉此次的正式發掘而獲得更豐富的資料,使汝窯身世能真正如「雨過天青雲破處」般的豁然開朗。
文源於典藏藝術網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