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海角七號",太令人失望!
倘若這是一部台灣本土的代表佳作,實在是有辱台灣人的品味與能力! "海角七號" 之無法登上大雅之堂,更無法登上國際舞台,破壞了台灣人給外人的情感與文明印象外,在藝術的創意,眼光與技法上皆是粗製濫造! 猶如一部二十年前拍攝卻又拍得糟糕的片子。一部用音樂,用日語,用信件,用低俗話串連起來的片子,欲想表達異鄉人的感情寄託,異鄉人的抗拒與接納,與本土主義抬頭與融合的衝突,明明是一個平常的卻感情豐富的好故事,卻被拍得如此荒腔走板,丟盡顏面,還自認為自己很棒,很了不起!
許多朋友,勉強看了15分鐘便離去,對此部片皆不苟同! 難道所謂本土的台灣的片子,就一定得低級沒水平不成嗎? 更糟糕的是,它的票房與評價好到令人髮指....令人心寒台灣人對電影藝術的眼光!
第一,導演想在一部片裡表達過多他觀察到的現象,使得片子變成一個胡來的大雜燴! 殊不知去紆存菁,這裡有太多不必要的無聊鏡頭, 例如,一位口持阿密陀佛的出家人在一個毫無關連劇情的時間裡出現。例如,太多模特兒攝影舞島游泳等等的不必要鏡頭...;例如,大大在教堂裡不小心讓樂譜掉下來,導致有人心臟衰弱,也是無聊鏡頭!
第二,音樂的聲效,品質原創,都不夠水平!! 除了最後的野玫瑰很出乎意料的用月琴,口琴,吉他,中文,日文的大合唱,蠻令人感動,"南國之境"的旋律,和聲,編曲,唱腔還可以,之外的所有配樂,都是極糟糕! 我都忍不住煩擾,必須靜音才忍受看下去!
第三,對白的雜亂無章無重點! 例如: 那位鼓手對待老闆娘的情感,描述過多,這與整部片的主題扯太遠。 反而對那七封串連整部片情書的描述情感與場景過少。
第四,太多想搞笑又令人覺得低俗不好笑的場景與對話。 太多了, 不一一列舉!
第五,田中千惠與范逸臣的情感,讓人感覺太過突兀! 導演沒有利用電影的拍攝交錯手法,讓觀眾更加感動那七封情書與他們兩人的關係!
第六,開場的氣氛,實在就讓外人很不喜歡台灣,台灣人,更覺得這是個沒啥文明與氣質的地方! 描述南部鄉下,並不是台灣的唯一地方,台北台中高雄等的大城市都沒有這樣過的,一付像是倒退到30 年前的台灣似的! 明明是多年前偏頗的鄉村景象,卻還說代表台灣....! 沒有代表台灣吧!!? 令人覺得不恥!
第七,把原住民元素加進來原意是好的,卻被田中千惠拖了十分鐘一個一個的把項鍊戴上.....簡直是拖延時間罷了! 導演可以用其他的手法輕點重點!
第八,攝影技巧超級不行,攝影美感太不足,剪接技巧更是不好!
第九,演員演技不好,除了馬如龍演技純熟外,范逸臣還可以,表情仍嫌僵硬。田中千惠,茂伯等更是像極臨時演員的青澀與做作!
第十,那七封信一定得用日文嗎? 難道不能想辦法用中文念嗎? 讓人摸不著頭腦,疏遠太多! 導演可以開頭用男聲日文....接著一半田中千惠中文翻譯.....
第十一,范逸臣看得懂日文嗎? 好像不懂吧 ! 那他哪懂得信裡寫啥呀!!!????? 哪能有那些相互影響有關聯的情感寄託與感動呀???
筆者認為,台灣拍攝屬於自己的電影,是值得鼓勵的,魏德聖導演也該鼓勵,台灣人民有這股熱血也是很欣慰的,但是我們希望,電影的內涵,技巧,藝術,文化,演技....等都要有很大的進步,才是具有國際水準的片子。 不然,只是自己老王賣瓜,井底之蛙,是很可惜!
一到五顆星: 只給半顆星!
民歌1: 曠野寄情
很小時的候,也常聽大哥哥大姐姐們唱這些校園民歌,
氣勢雄偉澎湃,清新脫俗:
看了 2005 民歌演唱大會DVD, 很感動...
http://tw.youtube.com/watch?v=5dyLmc6bA90
曠野寄情: 演唱:李建復
我又回到相遇的地方
一個空曠淒情的地方
讓北風從我臉上吹掠
我的心也隨風飛翔
我又聽到熟悉的音響
一種溫柔原始的奔放
辟啪啪弦聲在山谷迴響
我的心也隨之盪漾
千里冷月伴星光
但我的歌聲高亢啊...高亢
(啊...我的心也隨之盪漾)
Monday, December 22, 2008
True Love 2
As sad and defeated as I, my eyes swelled and soaked when the discovery came into my mind after many years of searching....
The universe turns, spins and reincarnates in its own way, impermanently and dependently, and sadly to say, there is so exceptions. Once in life time, one must have believed in True Love, forever caring, unconditional, passionate, faithful and only; however, from this profound faith, no one ever have survived in its eternal blessing in passion and grace.
I do very much want to believe: If you have a true moment of altruistic and cherishing thoughts toward your lover, you might discover the ultimate possibility of happiness. Everlasting is bestowed by each sincere moment of giving your heart and love...
Friday, December 19, 2008
Thursday, December 18, 2008
Chopin 1: Barcarolle Op.60
Rubinstein: http://tw.youtube.com/watch?v=dNcb3inSg2I
Zimerman: http://tw.youtube.com/watch?v=KU-5u2dmXdM&feature=related
Argerich: http://tw.youtube.com/watch?v=f99mfQOldx0&feature=related
蕭邦的作品中,就僅有這麼一首作品60船歌,這是他1846年的作品,也就是跟喬治‧桑分手的前一年,比作品52的Ballade第四號寫作時間 ( 1842 ) 遲了三年。等於說是在他的生命已接近最深曾的盡頭時,所寫下的作品。蕭邦長久因肺病纏身,數度陷於病塌而無法提筆作曲、演奏鋼琴。根據記載,這首Barcarolle是他在1846年內,所完成的三首著名作品之一,在此之後,便不復有聞名作品傳世。在這時他所作的曲中,已經沒有與George Sand熱戀時轟轟烈烈而奔放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種更加沉穩、深邃的境界。蕭邦雖採用威尼斯船歌特有的節奏,卻不以描寫方光明媚的義大利及鄉土色彩為目的。這是「坐在船上,只知道自己天地的一對戀人,情意綿綿的戲劇性對話」。
整首Barcarolle中,速度、音型及強弱起伏並不甚大,和弦的使用及變化上亦相當地單純,幾乎可以說,全曲就在相當平靜的狀態下自開始迄結束。通常,Barcarolle的曲式都是短短四、五分鐘,甚至更短的A→B→A→Coda形式小曲,蕭邦的這首曲子亦保持了此種特性。只是,它長達八分多鐘的時間及所謂異於「風情萬種」之風格,使得在音樂的詮釋上,愈增添了幾分難度。典型的Barcarolle為6/8拍,其強拍在第一拍,弱拍在第四拍,蕭邦則變更為12/8拍,把強拍放在第一拍及第七拍,弱拍在第四拍及第十拍,並且延長其旋律線,使之更為流暢。
本曲的演奏必須具備完璧的演奏技巧。流暢不間斷的節奏,第一段與中段不甚明確對立的這首樂曲,雖然每個細節都很優美,或許容易聽來冗長單調也說不定。這是蕭邦全部作品中最要求表現手法及用頭腦,用心來演奏的難曲之一。
Sunday, December 14, 2008
失速的脈搏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寶島一村
今晚,在國家劇院度過了一段變遷的大世代。
這是一齣三小時內,說了六十年的故事....
讓我們更了解"外省"家庭,哥哥姐姐叔叔伯伯阿姨們,心中淌的淚水......
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式:評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 作者: 于善祿
時間:2008年12月5日,周五,晚上7點半 地點:國家戲劇院演出: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
在觀賞這齣戲的過程當中,我有許多時刻都不是在看情節的舖陳或人物性格的塑造與轉變,反倒是更多地將關注點放在眷村文化的劇場再現及其文化情感的歷史成因,同時也在體驗觀察眷村文化創意產業的進行式。戲的製作背景與集體即興創作的結構手法,節目單以及兩位明星級的製作人與導演(王偉忠、賴聲川)在節目單、表演工作坊網站、王偉忠製作的電視節目、報章雜誌等相關的專訪及報導,已經非常多,甚至關於集體即興創作的碩士論文也有好幾本,有興趣的人蒐尋閱讀並不是難事,我就此略過,或者往後有機會、有時間再來評論這幾本論文的內容。
我雖然不是眷村子弟,但是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總會接觸到眷村子弟或相關的眷村文化,像是眷村的生活空間、食物料理、語言風格、青少年次文化等,總覺得和眷村文化沒有距離太遠。所以當我在看《寶島一村》時,對於劇中的人文景象並不陌生,對我來說,眷村文化就像台灣二次戰後社會的集體記憶(有點像是希臘神話與古希臘人之間的關係),看戲倘若是一趟歷史心靈的體驗旅程,《寶島一村》用了三個小時讓我快速地瀏覽了過去一甲子的台灣眷村生活文化史。眷村是國共內戰後所產生的特殊現象,一九四九年大批撤退來台的軍人眷屬,被國民政府暫時安置在這些生活區域,當初「暫時」、「臨時」的生活空間變成了「此生」的家。
《寶島一村》對於眷村的空間、建築,以及眷村子弟對於家鄉的情感,有大篇幅的描繪,不論是來台初期的住房抽籤、臨時克難搭板而成的「98-1號房」,或者是該眷村街坊鄰居所凝聚而成的社區人際情感,尤其是開放大陸探親後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久別重逢或者是天人永隔,都能一次又一次喚起我對過去這三十多年台灣社會人情冷暖變遷的慨嘆。
這戲在勾起或販賣的應該還是一種對於舊日美好時光的懷舊感,王偉忠在幕啟開宗明義就對觀眾這麼說了,這是他有一次在除夕夜和朋友談起眷村拆除的感慨,所以這兩年他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發揮其製作與媒體的力量,將舊日不遠的眷村文化與情感記憶做成記錄片、寫成書籍、拍成電視連續劇、促成舞台劇等,推動以眷村文化創意的情感消費經濟,中場休息時間,我特地到國家戲劇院的二樓走廊,邊寫上半場的看戲筆記,邊聽著一樓櫃臺不斷傳來眷村文化商品的叫賣聲,待我筆記做完,探頭一望,商品熱賣的程度不凡,其所產生的邊際效益,是許多觀眾連過去表演工作坊每套數百元的DVD,都一口氣買了好幾套,補足當初未能親臨現場觀賞的遺憾,或者當做一種影像記憶的收藏。
充滿空間文化與生活記憶一經拆除,常引發文化人與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因為香港天星碼頭的清拆而有了進念‧廿面體的《東宮西宮:回到清朝》,因為中華商場的清拆而有了屏風表演班的《京戲啟示錄》、《女兒紅》、《六義幫》,因為樂生院的清拆,在過去五年左右更衍生出許多的青年樂生文化行動。人們總是對於過往的歷史有種傷逝美感,這是某種浪漫的情感結構,王偉忠和表演工作坊的聯手泡製《寶島一村》,料理出極為成功的文化商品,加演場次不斷,或許可以這麼說,2008年下半年最熱賣的兩張虛構門牌號碼,一張是電影的「海角七號」,另一張則是「寶島一村九十九號」(節目單的封面也貼上了這張門牌號碼),衷心期望這個效應可以持續擴散下去。
我還感受到《寶島一村》裡對於族群相處融合的緬懷與期許。藍綠撕裂台灣人的情感地圖,在近二十年來越演越烈(也越演越裂),《寶島一村》(或刻在中視播映的《光陰的故事》連續劇,故事年代背景設定在1980年初期,其製作人也是王偉忠)側重多是「前藍綠分裂」時期(第一幕1945-50、第二幕上半場1968-1972、第二幕下半場1972-1975),一直到第三幕才來到1987-2007年,而且重點放在返大陸老家探親、海外重逢、寶島一村清拆前的除夕晚會,眷村第三代、外籍新娘、外籍老公等新一代的台灣人,通通都在這一個聯歡晚會的場合出現,呼應了第一幕的來台第一個大年夜聚會,來自各地的偏安人士,一起唱著抗戰思鄉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家鄉的意義更為擴大了,家鄉的意象在眾人的心目中也更為清明,人生聚散無常,此時此刻當下活著,有情有義之處所,那就是家。
說到人生聚散無常,在這齣戲裡,也多有著墨,尤以李子康(黃仲崑飾)和冷如雲(徐堰鈴飾)為最,在那反共抗俄、兩岸極度緊張對立的年代,飛官李子康所駕駛的飛機墜毀在靠近大陸的海面,卻被寶島一村的人士認定為投共、視為匪諜,半個世紀後,他卻出現在吳將軍(劉亮佐飾)做東的一場聚會上,和冷如雲的會面簡直恍如隔世、人事全非,但那份心底最誠摯的深情依舊昨日。諷刺的是,兩人的兒子周念康(時一修飾)去國多年,在美國當大學教授,從未返台,對冷如雲來說,生命最愛的兩個男人,都是出了門就沒回來的遺憾,李子康的再度出現算是一點人生的補償吧。
這是政治戰亂所導致的離散,另外也有因為愛情觀差異的分手與重逢,就是朱建國(那維勳飾)和趙麗文(胡婷婷飾)這一對青梅竹馬,也是眷村第二代某種典型的情感模式,他們的愛情不被家人祝福,甚至也不被眷村裡的街坊鄰居看好,原本計劃私奔的夢想,真到了節骨眼的那一刻,趙麗文卻臨陣退縮,或者說他們青澀的愛苗抵不過現實,只是雙方想要走出眷村竹籬笆的心都是一樣的,多年後卻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賭城巧遇,說是巧遇,其實一直都知道對方在哪裡,身體跨出了眷村的竹籬笆,心裡卻還是揪在一起,但此時雙方已各有所屬,不過在我看來,卻較李子康與冷如雲的重逢少了點無奈與悵然,感動性也少了許多,畢竟朱建國和趙麗文是可以選擇的自由戀愛,而李子康和冷如雲卻是被時局所沖刷。
除此之外,更有生死相隔的永別離散,劇中的兩場死亡包括錢老奶奶(嚴藝文飾)和趙漢彬(屈中恆飾),前者留下製作天津包子的手藝給隔壁朱全(馮翊綱飾)在台灣所討的媳婦陳秀蛾(萬芳飾),讓這道來自天津的美味繼續流傳在台灣,也象徵眷村子弟對於家鄉的美味記憶;後者則在么兒趙台生(韋以丞飾)週歲時寫了一封信,信在寶島一村被清拆前的除夕才讓趙台生讀到,那是對下一代不再遭受流離顛沛的深深期許,希望一切平安,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趙漢彬他們家的住址是「寶島一村九十九號」,可以理解成台灣是個寶島,所有人都是同村人,長長久久,一切平安,這封信當然也是寫給當代台灣人的。《寶島一村》裡,眷村的文化記憶與歷史情感再現於劇場的舞台上,劇中人的故事牽動著觀眾的情緒,或感動哽咽,或哄堂大笑,啼笑皆非,這百味雜陳,就是人生。
Tuesday, December 9, 2008
Antony and Cleopatra
Cleopatra:
"Give me my robe, put on my crown;
I have Immortal longings in me."
She would rather die in dignity by poisoned bite,
submerged in love, sinking in voluptuous passion,
without pearl tears, crystallized into drizzling ice...
Movie: http://tw.youtube.com/watch?v=HO4vYoWXG3U
Wednesday, December 3, 2008
Lake Michigan Sunrise
It w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happen to me when I was in the States....I would walk on the beach waiting for the sunrise before all the classes started....